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

公民運動實踐之動物福利


高雄市新上國小 曾冠蓉


2003年有了生平第一個狗兒子。但是身為一個教師,卻無法將家中的小犬管教好,一直是心中的遺憾。20091月,當我在擔任高雄市輔導員時,忽然看見動物福利教育研習,我的眼睛為之一亮,毫不遲疑的馬上報名。沒想到研習內容跟我所想的一點都不一樣,它並不是要教我如何管教家中小犬,而是引導我從關懷個體福利的角度出發,共創人、動物與環境的和諧互動。

然而,在研習課程結束之後,心中的感動並未隨著課程結束,因而不斷的思考著「動物福利教育」究竟在各式各樣的議題中,扮演什麼樣的角色?是否為教育中所失落的一角?對於個體的關懷不正是眾多議題中一份共同的價值嗎?,當我有了這個理解之後,隨之而來的是,如何將這個議題帶進高雄市的教師研習?如何將這個議題轉化成課程?又如何在孩子的心中種下動物福利的種籽?

20108月,我從輔導團回到教學現場,擔任了高年級的導師,至此才有機會在班級實踐動物福利教育,催生了《給市長的一封信這個課程設計。我嘗試從多元文化課程最常運用的:消除、添加、貢獻、轉化、行動取向等模式(Banks1989;黃政傑,1991),發展出一連串消除以人類為主體的思考模式,添加流浪動物悲淒命運的認知,強調動物對人類的影響與貢獻,轉化成人權與動物權的生命共同體概念,以觸動公民運動的發聲與公民社會的實踐為終極目標。

在整個動物福利課程的設計上,乃是從瞭解流浪動物的現況出發,來探討造成流浪動物的成因。接著,提供商業化繁殖販賣、飼主能力與觀念、捕捉人員的保定技術、收容中心環境的改善等知能,來消除孩子對於流浪動物的無知,喚醒動物福利的意識,展現關懷動物的情意。最後,學習公民運動實踐的技能為動物發聲,並培養更深層的動物倫理觀。透過真實接觸與觀察動物引起動機,搭配各式各樣的媒體教學,以及實際踏查訪視流浪動物收容中心,激發學生行動意願與動機,讓孩子瞭解到流浪動物的產生,乃是因為人類的無知所造成,進而願意從無關緊要的第三者變成動物福利倡導者的角色。

關鍵字:動物福利、流浪動物、公民運動、動物倫理
寄件者 2012年6月16日台灣公民實踐教育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