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

-國中階段現場實務分享

東新國中校長 涂志宏



教育部從99年起開始推動國中「擴大免試入學方案」,期使國中生不再只專注於基本學科,更能多元的吸收各項知能,逐步推動發展12年國教的目標,而12年國教的核心價值在於對適性發展多元學習,旨在培養多元發展的社會人才。

    本校在此波教育政策的變遷中,秉持著辦學一貫的方針,從學生日常生活常規到多元學習發展皆盡力推動,並將學校發展的方向訂出兩大指標,一為養成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,提升公民素養,再者培養學生往後適應社會的生存技能。

    考量學生未來人生規劃與自我定位,本校從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著手起,要求學生在校期間,除養成基本品性外(向師長問候、排隊守秩序、服儀整齊等),更積極培養尊重他人、心懷感恩的美德,更教導學生時時刻刻注意自我言行,從下課離開座位或上室外課時,需將桌面整理乾淨,桌椅擺靠整齊,讓班級環境保持整潔樸素,維護全體使用教室同學的權益,再者藉由節慶活動(教師節、母親節、冬至等)的辦理,讓學生透過靜態的卡片、書籤製作,或是動態的感恩大聲公比賽,讓學生思考生活中受他人幫助的點點滴滴,進而引發感恩心。

 校務推動年度課程時,從考量多元學習的前提下,除落實音樂與體育課程的教學正常化外,並安排多元豐富的社團課程,包含服務類社團、體育類社團、民俗技藝類社團、音樂類社團、人文知識類社團、生活技能類社團等),讓學生在學校除了能涉獵豐富的學科知識外,更能以探索性的方式(分站學習)參與社團活動,務使學生可以在國中階段逐步建立自我價值觀,協助學生發現自身性向之所在,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,期使能改變學生的氣質及提升待人接物的穩定度。在宣導議題方面,安排在各年級的班級共同時間課程,讓學生欣賞富有教育意涵之影片,取代講述式的演講宣導,並在影片欣賞完後進行影片評析,和同學討論、澄清片中的劇情,以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。

    本校位於東港鎮,屬於靠海極近的地區,培養學生具備水域相關生存能力是非常必要的,因此,利用校內專用游泳池(含韻律、瑜珈教室),安排學生接受游泳的課程,並要求所有學生習得踩泳技能,經測驗後核發結訓證書,此外,為了讓學生多親近海洋,克服親水的恐懼感,也設計風帆、獨木舟的體驗課程,讓學生由不同的活動方式克服心裡的恐懼,在水域中有自救救人之技能。

    學校在處理學生違規事件時,採取引導的教育方式,從導師、輔導人員、學務人員,多方面的輔導學生,讓學生能從心發現錯誤所在,以及師長所處之立場,進一步改變學生不當的行為,而後藉由反省學習尊重他人;面對家庭弱勢的學生,除了依照規定申請政府救濟外,更引入社會、警政資源,在學生的經濟、學習、心理方面給予支援,以避免社會不法事件入侵校園,以強化師生良好關係,做好弱勢族群之關照,並開辦全屏東縣第一所住宿型合作式之中途班。

 
寄件者 2012年6月16日台灣公民實踐教育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